2220人已瀏覽 時間 : 3天前
導語:了解最新小吃裝修新聞,掌握2023年餐飲空間設計趨勢與成本控制技巧,包含網紅店改造案例與衛生規范解讀
最近路過老城區時,突然發現街角那家開了二十年的餛飩店悄悄換了模樣。原本油膩的玻璃門變成了復古鐵藝框,透過落地窗能看到里面暖黃色的燈光打在水泥紋墻面上,木桌椅換成了帶USB插口的卡座。這讓我想起上周剛接到的咨詢電話——'王師傅,現在小吃店不裝修是不是真的沒生意了?'
確實,這兩年小吃店的升級潮來得比想象中猛烈。上個月我們去城南量房時,整條美食街有七家店同時在施工。最夸張的是有家賣燒餅的,老板把祖傳的煤球爐子換成了智能電烤設備,墻面還裝了蒸汽朋克風格的銅管裝飾。'現在年輕人就吃這套',老板老李邊說邊給我看手機里的抖音數據,改造后客單價直接漲了40%。
不過裝修這事兒真不能盲目跟風。去年幫客戶做的案例里就有反面教材——某煎餅店花18萬做了全鏡面天花板,結果大媽們抱怨'晃眼睛',學生黨覺得'像夜店'。后來不得不返工改成木格柵,光拆裝費又搭進去3萬多。所以現在我給業主做方案時,總會先帶著測人流:早上買豆漿的上班族要快節奏動線,夜市攤的燈光得夠亮堂,而學校周邊最好留出自拍角。
說到成本控制,最近有個特別實用的發現。城西那家網紅臭豆腐店,老板小張用二手超市貨架改造成了工業風陳列墻,省下的錢全砸在了新風系統上。'現在客人最在意的是吃完身上沒味道',他這招確實高明。我們測量過,裝了新風后顧客平均停留時間從7分鐘延長到22分鐘,附帶消費的飲料銷量直接翻倍。
衛生監管這塊也有新變化。上季度開始,食藥監對明廚亮灶的要求更嚴格了。上周去某連鎖麻辣燙驗收時,他們后廚的玻璃隔斷被迫改了三次——最后定版的方案是在操作臺頂部加裝45度斜玻璃,既能滿足監管要求,又不會讓廚師有'被圍觀'的壓力。這方面建議業主們提前到政務服務中心拿最新裝修規范,免得像我客戶那樣返工。
材料選擇上,今年突然流行起'可食用級'裝修。比如大學城那家新開的奶茶店,老板堅持要用咖啡渣回收制作的墻面涂料,說是能散發淡淡咖啡香。雖然每平米貴了60塊,但小紅書上的打卡筆記已經超過2000篇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類特殊材料施工要特別注意,我們遇到過糯米膠在梅雨季發霉的糟心事。
最后分享個暖心案例。社區食堂的劉阿姨原本只想簡單刷個墻,我們建議她保留了八十年代的老瓷磚,只是做了美縫和防滑處理。沒想到這成了最大賣點,現在每天都有年輕人來'懷舊打卡',她家咸菜壇子都成了拍照道具。所以你看,小吃店裝修未必都要高科技,有時候'人情味'才是最貴的裝修材料。
最新評論
在線客服
微信咨詢
聯系電話
返回頂部